公司注销、撤销及吊销的区别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5-10-29
一、核心定义
注销
注销登记是指登记主管机关依法对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的法人,取消法人资格的行为。完成法人注销登记时,法人终止。
吊销
吊销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企业法人作出的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的一种行政处罚,不以企业申请为前提。
撤销
撤销是指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依据职权,作出的撤销行政行为的决定,即对已经完成的公司登记行为的否定。
二、法律后果
注销
法人资格终止:公司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彻底消灭,法律主体地位不复存在。
债权债务了结:经过合法清算,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关系已处理完毕。股东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一般无需再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风险消除:公司合法“死亡”,不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也无法再产生新的法律责任。
吊销
停止经营活动:公司不得再从事任何经营活动,但其法人资格在注销前依然存续。
清算义务产生:被吊销营业执照是公司的法定解散事由之一。公司必须在被吊销后成立清算组,进行债权债务清算。
股东与高管责任加重:
如果因未及时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账册、重要文件灭失,无法进行清算,股东/实际控制人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高管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受到任职限制(例如,自该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个人征信也可能受到影响。
撤销
登记自始无效:公司的设立登记被视为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法人资格溯及消灭:公司的法人资格被视为自始不存在。
债务承担特殊:由于公司被视为从未合法成立,其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债务,由发起人或者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这比吊销后清算的责任更为严苛。
法律关系复杂:撤销登记后,相关利益方(如债权人、员工)的法律关系处理更为复杂,通常需要通过诉讼来确定责任主体。
三、后续流程
注销
无需额外程序,企业终止后主体资格消灭。
吊销
企业需在 15 日内成立清算组,逾期不清算的,债权人可申请法院指定清算组,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义务将承担赔偿责任。
撤销
企业需在 15 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后申请注销登记;若撤销设立登记,对外投资需一并清理。
总之,注销是目标,吊销和撤销是需要极力避免并妥善处理的“雷区”。正确处理公司的“身后事”,与精心经营公司同样重要。





